博鱼,博鱼体育,博鱼官方网站,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官方平台,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博鱼官网,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官网,博鱼体育下载,博鱼体育平台,博鱼app下载,博鱼注册网址,博鱼官方网站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02亿元(同比+21.8%),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41.7%),扣非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25.0%);单Q4收入2.12亿元(同比+39.4%),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849.6%),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420.0%)。25Q1公司实现收入3.57亿元(同比+30.4%),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148.3%),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53.8%)。我们预计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份额,收入稳健增长;海外基地加速爬坡,同时内部管理优化、提质增效,盈利表现靓丽。
产品结构多元,箱包高速放量。2024年气床/箱包/枕头坐垫/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5.86/2.04/0.70/1.34亿元(同比分别+13.9%/+30.9%/15.7%/48.0%),毛利率分别为44.7%/21.5%/21.5%/20.2%(同比分别+0.7/+7.1/-5.2/+6.2pct)。1)气床方面,海外去库影响减弱、终端需求稳健,公司TPU产品替代PVC的渗透率提升叠加持续拓展新客户(深度合作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精致露营产品),收入表现稳健,销量/价格分别+12.1%/1.6%。2)箱包:子公司柬埔寨美御保温硬箱产能加速爬坡,同时公司加速海外基地自动化升级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生产效率高速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改善。3)水上用品:公司越南基地KAYAK不断开拓新市场及客户,未来有望延续高增。
盈利能力修复,费用管控优异。2025Q1公司毛利率38.8%(同比+0.5pct),归母净利率26.9%(同比+12.8pct)。费用端方面,Q1期间费用率为7.98%(同比-4.0pct),其中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2.7%/4.8%/-0.9%(同比分别-0.9pct/-0.1pct/-2.6pct/-0.4pct),公司生产&管理效率持续优化,伴随收入增长、费用率持续改善。
24年制冷剂业务表现突出,25年延续景气:2024年制冷剂业务实现收入94.47亿元(+62.69%),2025Q1营业收入26.18亿元(+64.63%)我们判断其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是由于量价齐升,2024年制冷剂销量35.30万吨(+22.61%),均价2.68万/吨(+32.69%),2025Q1外销量6.98万吨(+4.14%),均价3.75万元/吨(+58.08%)。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除萤石微涨外,价格基本保持稳中有降。制冷剂供需格局的逆转带来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冲抵了部分非氟制冷剂业务毛利率的下降,2024年的综合毛利率17.5%(+5.8pcts),2025Q1毛利率28.42%(环比+9.4pcts),体现出制冷剂较强的盈利能力;
部分非氟制冷剂业务贡献增量:2024年石化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0.28亿元(+45.74%),石化材料外销量52.21万吨(+45.70%),毛利润2.92亿元(+12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85.7kt/a的有机醇产能投产以及并购飞源化工10万吨环氧氯丙烷产能所致,而含氟精细化学品实现收入2.78亿元(+99.48%),销量5054吨(+254.95%),均价5.5万元/吨(-43.80%),毛利润0.48亿元(+39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并购飞源化工导致销量大幅提升,但均价大幅下跌。目前公司5000吨巨芯冷却液产能已建成一期1000吨,报告期内运行良好。
逆势抄底氟氯新材料:近年来,氟聚合物等板块持续低迷,景气度较差,公司逆势布局氟氯新材料业务,拟与巨化集团共同增资控股甘肃巨化,并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增资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将达到70%,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甘肃巨化拟使用增资款建设年产3.5万吨四氟丙烯(R1234yf)、年产3万吨聚四氟乙烯(PTFE)、年产1万吨聚全氟乙丙烯(FEP)装置及年产90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46万吨一氯甲烷、年产42万吨甲烷氯化物、年产40万吨氯化钙、年产19.8万吨二氟一氯甲烷等配套装置,充分利用当地政策、能源和资源优势,逆周期建设氟化工产能,为公司跻身全球一流氟化工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供应商的战略目标抢夺先机;
投资建议:制冷剂具有价值量低但不可替代的特点,2025年是制冷剂业绩兑现的黄金期,随着配额制深入人心,产业链上下游逐步接受制冷剂价格。公司作为行业内头部的制冷剂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产业号召力,因此将充分享受制冷剂上涨带来的时代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304.76亿元、346.56亿元、396.61亿元,同比增长24.58%、13.72%、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50.22亿元、65.77亿元、77.89亿元,同比增长156.31%、30.96%、18.43%,对应PE为14X、10X、9X,维持“买入”评级。
纸价回暖,盈利复苏。1)浆纸系:受龙头企业供给受限影响,文化纸/白卡纸自24年11月起提价逐步落地,25Q1双胶/铜版/白卡纸均价环比分别+3.8%/+4.4%/+2.7%;同时低价浆入库改善成本,我们预计公司浆纸系吨盈利环比修复;2)废纸系:25Q1箱板纸/瓦楞纸均价环比分别+1.5%/+2.7%,高价原材料入库驱动成本提升,我们预计吨盈利环比表现平稳。展望Q2,Q2至今双胶/铜版/白卡/箱板/瓦楞均价较25Q1分别-1.1%/+0.8%/-1.9%/-4.4%/-8.7%,市场进入淡季、浆纸价格同步小幅回调,我们预计公司成本延续低位,且山东3.7万吨特种纸4月投产、兖州溶解浆产线盈利仍有望延续改善态势。
南宁项目稳步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可期。2024年底公司合计产能已突破1200万吨,其中浆、纸产能分别合计达500万吨和729万吨。展望未来,公司预计,1)山东基地:颜店3.7万吨特种纸25年4月试产,14万吨特纸项目二期26H1试产,兖州溶解浆产线落地(成本大幅改善)。2)广西基地:南宁PM11和PM12(高档包装纸纸)、1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均25Q4试产;特种纸40万吨、化学浆35万吨、化机浆15万吨产线落地。此外,公司加速推进老挝林地种植(短期内公司预计每年新增1万公顷+林地种植面积),同时已形成150万吨浆、纸配套产能,底层利润温和扩张逻辑有望持续兑现。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数量为221.81万股,占总股本的1.23%,激励对象共70人,分四期解锁,每期解锁25%,授予价格为69.58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2028年净利润分别为4.11/4.26/4.40/4.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3%/3%,2025-2029年费用摊销分别为3904.71/4872.38/2634.97/1318.02/356.29万元。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绑定员工利益,提升团队积极性。
2025年4月28日,安井食品发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总营收151.27亿元(同增8%),归母净利润14.85亿元(同增0.5%),扣非净利润13.60亿元(同减0.4%)。其中2024Q4总营收40.50亿元(同增7%),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增23%),扣非净利润3.58亿元(同增6%)。2025Q1总营收36.00亿元(同减4%),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减10%),扣非净利润3.43亿元(同减18%)。
2024年/2025Q1速冻调制食品营收分别为78.39/20.09亿元,分别同比+11%/-2%,其中锁鲜装保持高势能增长,后续公司计划持续推新巩固品牌力,烤肠2024年收入目标顺利达成,2025年以提升盈利能力为主线做系列化,同时发力C端烤肠增厚品类利润。2024年/2025Q1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分别为43.49/8.36亿元,分别同比+11%/-12%,2024年末小龙虾囤货力度保守,短期影响一季度销售情况,目前小龙虾价格边际回暖,预计旺季出货力度提升。2024年/2025Q1速冻面米制品营收分别为24.65/6.58亿元,分别同比-3%/+3%,2024年商超渠道竞争加剧致使速冻面米制品收入承压,2025年公司加速开拓特通直营、新零售等渠道,寻找新增长点。
2024年瑞普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降33.70%;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降11.84%。利润下滑主要受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上年同期资产处置收益高基数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扣非净利润降幅较小,显示主业经营稳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7.36亿元,同比增长79.35%,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0.00%,延续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28.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增长19.65%,主营业务较快增长。
(1)畜禽动保传统业务方面,近年动保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产品利润率收窄,公司作为头部产品研发优势动保企业,逆势保持稳健。24年禽用生物制品实现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15.90%,毛利率维持在63.17%的较高水平。24年畜用生物制品实现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49.78%。主要受益于保定收骏(间接持有必威安泰55.2%股权)收购,填补口蹄疫疫苗业务空缺。24年兽用制剂及原料药实现收入10.21亿元,同比下降5.83%,毛利率下降2.73pct至36.50。该板块短期承压主要受下游养殖行业成本压力传导、市场竞争加剧导致。(2)宠物新赛道方面,24年公司宠物板块合计收入达6.90亿元(生物制品+药品+供应链),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2.47%,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公司宠物产品管线储备丰富,猫四联mRNA疫苗、犬四联活疫苗、口服驱虫药等在研产品进展顺利。(3)出海新战略方面,公司在印尼、斯里兰卡等7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完成注册产品35款。天津公司、高科公司通过印尼农业部GMP审核,必威安泰公司通过泰国农业部GMP审核,瑞普品质全面接轨国际市场,支持公司全球化布局与国际化品牌建设。
原料药产能释放,行情上行,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12%。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环比-2.14%,同比+92.96%。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原因一方面系Q1原料药产能维持释放且销售价格上行;另一方面系下游养殖现金流修复,动保需求回暖带动制剂量价修复。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环比+61.79%,同比+371.23%。盈利大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原料药产能爬坡持续摊薄固定费用及折旧,与此同时泰乐菌素及泰万菌素行情持续上行;(2)下游养殖行业现金流修复带动制剂业务量价修复;(3)去年同期业绩受天邦食品股权跌价扰动,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约2700万元。2025Q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0.34亿元,环比+110.97%,同比+511.54%。
原料药产销增长摊薄固定费用,公司净利率改善明显。公司2025Q1销售毛利率24.28%,同比+1.81pct;销售净利率11.22%,同比+19.15pct,主要毛利率改善、固定费用摊薄、投资亏损减少导致公司净利率明显改善。费用方面,公司2025Q1销售费用率4.27%(同比-2.66pct);管理费用率3.73%(同比-5.17pct);研发费用率3.60%(同比-3.43pct);财务费用率2.13%(同比-2.60pct);四项费用率合计13.73%,同比-13.86pct。
生物质业务减值拖累利润水平。24年毛利率为36.71%,同比增加3.45pcts净利率为-2.17%,同比下降14.27pcts,受补贴核减、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物质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亏损。预计未来公司会进一步降低影响,妥善做好生物质业务等亏损资产综合治理,2025Q1藤县鑫隆源生物质项目一季度已转为盈利。费用率方面,24年期间费用率为18%,同比增加0.69pcts;财务/管理/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65%/7.04%/0.9%/1.4%,同比增加0.13pct/增加1.19pct/下降0.33pct/下降0.29pct。
业务转型升级稳步落实。公司持续做强节能业务,深度挖掘工商业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能源利用业务,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两大业务板块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水平,2024年工业节能板块营收16.42亿元,同比增长11.7%,总营收占比52.03%,毛利率为52.56%;建筑节能板块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4.89%,总营收占比30.07%,毛利率为14.78%。2025Q1工业节能实现收入约3.71亿元,同比增长约26.49%;建筑节能实现收入约1.99亿元,同比增长约13.73%。
PCB电镀业务高增,25Q1收入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0亿元,同比-17.5%,业绩下滑主要受新能源电镀设备拖累。其中PCB电镀业务营收4.91亿元,同比+37.7%,占比65%;通用五金电镀业务营收1.27亿元,同比-18.6%,占比17%;新能源电镀业务营收0.51亿元,同比-84.8%,占比8%。期间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55%。2025Q1单季公司营收2.11亿元,同比+7.1%,环比+24.2%,重回高增;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45%;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43%,系伴随母子公司产能拓展完成,整体折旧、摊销等增加导致成本费用上升所致。
盈利能力受新能源电镀设备及折旧摊销费用拖累,25Q1盈利能力环比改善:2024年毛利率为33.5%,同比-8.2pct;净利率为9.24%,同比-7.4pct,系公司新能源电镀设备需求承压及资产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所致;期间费用率为23.3%,同比+1.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1%,同比-2.8pct,管理费用率为7.9%,同比+1.2pct,研发费用率为8.7%,同比-1.0pct,财务费用率为-0.5%,同比+0.5pct。2025Q1单季毛利率为29.8%,同比-9.3pct;销售净利率为8.0%,同比-7.65pct,环比+7.53pct。
合同负债&存货同比增长,24年经营现金流因预收款项增加实现高增: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3.68亿元,同比+69.7%;存货为6.34亿元,同比+54.1%;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94亿元,同比+217.5%,主因系收到客户预收款增加;截止2025Q1末,公司存货为7.14亿元,同比+79.4%,合同负债为4.35亿元,同比+148.3%,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0.01亿元,同比+102.1%。
PCB电镀及新能源电镀设备产品加速突破,持续提升技术实力:(1)PCB电镀设备:推出水平TGV电镀线,可应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为高端SiP和高算力芯片封装提供支持;水平镀三合一设备取得成功,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获得追加订单,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2)新能源电镀设备: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新能源锂电镀膜设备(“水电镀”)规模量产的企业;成功研发大宽幅双边传动卷式水平无接触镀膜线;光伏镀铜设备(铜代银)目前在客户处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运行良好,所生产的产品已亮相于2024SNEC大会;复合铝真空蒸镀设备已完成厂内打样,送至客户处验证中。
2)300mm半导体硅片:2024年公司300mm硅片出货达505.2万片(yoy+72.1%),营收21.1亿(yoy+52.8%)。目前,公司已实现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功率等应用领域的全覆盖和国内客户需求的全覆盖。产能方面,报告期内,子公司上海新昇、晋科硅材料扩产项目进程顺利,公司300mm硅片合计产能已达到65万片/月。未来,随着上海、太原两地启动的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完成后,公司300mm硅片业务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翻倍,达到120万片/月的产能规模。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9.52亿元(同比+19.9%),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18.6%),扣非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0.6%);单Q4收入为6.93亿元(同比+27.1%),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48.9%),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51.6%)。25Q1收入为7.93亿元(同比+15.3%),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28.7%),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32.0%)。我们预计Q1受益于内部降本、原材料价格降价、美国高毛利业务占比提高等因素,业绩表现靓丽。根据AMI Consulting,自2011年开始共创人造草坪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公司凭借成本&产品&规模等优势持续抢占全球份额。
价格竞争趋缓,高毛利美国占比提高。2024公司境内/境外分别实现收入3.19亿元/26.16亿元(分别同比+12.5%/+21.0%),毛利率分别为35.4%/29.5%(分别同比+1.7pct/-1.4pct)。1)国内:公司加大客户挖掘力度,内销草坪系统/运动草收入同比分别+51.8%/+7.7%,我们预计25年有望保持平稳增长;2)外销:休闲草销量/收入同比分别+30.14%/+22.43%,我们预计价格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主动让利客户,并且局部地区竞争加剧。我们预计25Q1高价/高毛利美国地区占比提升,且竞争对手低价竞争趋缓,公司均价或已实现底部企稳。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37.68亿元(同比-5.2%),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17.2%),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17.7%);单Q4收入9.17亿元(同比-7.5%),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64.4%),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59.6%)。25Q1公司实现收入8.48亿元(同比-10.9%),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45.1%),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46.7%)。我们预计Q1收入承压主要系木浆贸易短期波动,盈利能力受益于纸价触底、成本修复,已步入改善通道。
高新医院:业务指标稳中有升、学科建设成效斐然。2024年西安高新医院实现收入1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68%,净利润8476.9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63%。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达1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0.30%;住院服务量6.6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4185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1713人,医院深化学科布局,脊柱外科、肿瘤科三病区、疼痛科病区等顺利开诊,血液科、微创介入科、肿瘤科病床数显著扩容。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2025年业绩有望加速释放。保隆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25亿元,同比增长19.12%;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20.14%,主要受全面1.24亿元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还原后公司经营性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3%。单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收19.99亿元,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34.71%,环比下降46.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9.05亿元,同比+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39.99%;业绩有望加速修复。产品结构变动短期影响毛利率。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25.05%,同比下降2.35pct,或受低盈利能力的ADAS等产品放量影响。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9%/5.81%/8.11%,同比-0.63/-0.57/+0.14pct。25Q1公司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89%/5.93%/6.98%,同比分别-0.75/-1.69/-1.92pct,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减弱,公司净利率有望加速修复。传统业务持续发力,公司份额业内领先。1)TPMS标配产品,公司24年销售发射器6673万只,同比增长22%,稳居高位。2)气门嘴及平衡块市场需求平稳,公司是全球最大轮胎气门嘴企业之一,前瞻布局TPMS气门嘴。3)金属管件核心从排气管转向新能源,液冷板等新产品持续获单,收入此消彼长。
考虑公司当前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前值1.68)/1.36(前值2.03)/1.56亿元,EPS分别为1.51(前值2.74)/1.71(前值3.32)/1.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6/14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SMO企业,覆盖临床机构范围广,营收呈现扩张,今年一季度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快速增长,但目前毛利率下滑,我们下调至“增持”投资评级。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85.84亿元,yoy+5.01%;归母净利润36.14亿元,yoy+22.21%。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主要由于公司期间费用率降低0.89pct至6.59%。其中,销售费用率0.07%,同比-0.83pct,主要系公司加强了销售费用预算控制所致;管理费用率3.94%,同比-0.20pct;研发费用率4.59%,同比+0.40pct,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所致;财务费用率-2.01%,同比-0.26pct,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随着公司继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施行降本增效策略,公司费用率或仍有进一步压降空间。
中国船舶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多维度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①从新接订单量来看,2024年全年公司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DWT/1039.00亿元(按2024年底汇率),同期全球新接订单量为1.81亿DWT、国内新接订单量为1.38亿DWT,对应全球/国内份额分别为7.03%/9.22%;②从手持订单量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手持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船、油轮、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汽车运输船(PCTC)、多用途船、自卸船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均居全球前列;③从造船完工量来看,2024年全年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养殖成本优化,C端快速拓展,Q1归母净利润同比+338%。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1.15亿元,环比-14.69%,同比-2.38%,主要原因系Q1白羽肉鸡行情维持低迷。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环比-56.80%,同比+338.28%,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1)公司新一代自研种鸡“圣泽901Plus”在料肉比等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内部自用比例不断提升,叠加经营管理的精益化,公司2025Q1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2)公司基于全渠道策略,凭借优质服务和过硬产品力,打开主业增长空间,尤其是C端零售领域相关业务收入逆势实现30%+同比增长。另外,2025Q1联营企业安徽太阳谷维持盈利使公司投资收益同比+1995万元;鸡肉成本下降使存货减值计提同比-2950万元。
25年Q1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大幅向上。1)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年营收19.39亿元,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48%、36.41%,对应全面摊薄EPS0.13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41.55%;营收与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在电视剧业务下滑拖累(制作、发行收入同比分别下滑24.91%、6.99%);2)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96%、206.90%,主要得益于电视剧业务的拉动;3)2024年度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20元(含税)。24年电视剧业务下滑明显,关注内容储备落地及电影、IP动漫进展。1)24年公司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94、3.79亿元元、同比分别下滑24.91%、6.99%,是营收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开机与上映数量较往期减少(全年共开机7部222集,首播7部249集);2)内容质量保持良好,《我是刑警》《承欢记》《锦绣安宁》等剧集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国色芳华》成为2025年开年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级剧集;《花好》《从善》等剧集陆续上映,将为2025年的发展奠定较好基础;3)电影业务方面,《出走的决心》、《误判》等均有不错表现;同时与全球知名IP《小猪佩奇》合作推出的《小猪佩奇·完美假期》,通过快闪店、举办粉丝主题活动等创新活动形式和广泛的市场推广,进一步拓展动漫业务的边界。关注第二增长曲线表现及AIGC、算力业务布局。1)国际业务:有效运营账号超200个,华剧场已设立15种语言,覆盖东南亚、中东、拉美地区及欧美地区,海外用户订阅数超4000万人;2)版权运营:整合森联公司,实现了版权储备超5万小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3)短剧业务:成功打造了“她见四季”和“万千星辰”两大厂牌;《21和31》正片总播放量超过2亿;2025年春节档《以爱之名》上线以来,登上抖音短剧榜第一、DataEye热播榜周冠霸榜一周、WETRUE品牌播放榜周冠霸榜两周,正片总播放量已破5.1亿,集均播放量超3000万,点赞量458万;4)AIGC方面:两款影视行业垂类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探索布局算力业务,已有算力规模2000P。
万通液压于2025年3月披露2024年报,并于4月披露一季报。参考年报可见,2024全年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5.99%,归母净利润10,872.05万元+37.02%。2025Q1则是实现了营收1.67亿元+17.57%,归母净利润3,382.47万元+60.72%。我们维持2025-2026、并增加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万通液压实现归母净利润1.27/1.67/1.88亿元,对应EPS为1.07/1.40/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3/23.0/20.5X。考虑到万通液压预期与盘古智能开展合作进入风电领域,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继2021年度军工承制认证资格升级为A类、具备军工自主科研能力之后,万通液压进一步强化军品研发能力,参与多项军品预研项目。2021年,万通液压配合军工院所完成了电动缸产品的研发、试制及小批量生产、销售。行星滚柱丝杠在优化设计和工艺过程及检测等方面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万通液压正在积极做相应研究与开发。此外,在现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万通液压在挖掘机油缸和油气弹簧等未来拟重点发展产品方面,储备有多项关键技术,为产品拓展、升级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油气弹簧营收毛利占比快速提升,定增合作盘古智能切入风电领域2024全年机械装备用油缸依然是主要的营收及毛利贡献产品,实现营收39,237.69万元占总收入62%,毛利润9,738.05万元占总毛利的55%。油气弹簧产品占比在2024年得到了大幅增长,2024全年营收占比提升至16%,毛利占比提升至25%。2025年4月万通液压发布定增说明书发行可转换债券,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5,000.00万元。计划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盘古智能拟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可转债金额不低于12,000.00万元。万通液压研究开发的高端液压油缸产品可以适配盘古智能研制的风电领域液压系统。
公司主营产品涤纶长丝产销量提升。2024年公司涤纶长丝POY/FDY/DTY销量524.70/149.85/80.84万吨(同比+13.4%/+5.5%/+5.6%),新增产能放量叠加需求增长助力销量同比提升,贡献利润增量。2025年一季度POY/FDY/DTY销量97.14/27.08/18.51万吨,同环比有所下滑。目前公司拥有涤纶长丝产能805万吨,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涤纶长丝总产能将达到845万吨。
PTA大部分自供,盈利承压。公司PTA产能达到770万吨,大部分作为原料自供。公司2024年PTA销量48.47万吨(同比-1.9%),毛利率-1.3%(同比-0.9pct),盈利仍承压。2025年一季度PTA产销量因新增产能而提升,不含税平均售价4381万元/吨(同比-16%,环比+2%),供需宽松致毛利下滑,总体亏损。未来PTA上游PX产能提升,PTA落后产能出清,格局优化,低成本PTA龙头企业盈利有望回升。公司稳步推进PTA建设项目,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PTA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
投资建议:公司涤纶长丝规模逐步扩大,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但由于2024年行业供给增速仍大于需求增速,涤纶长丝景气度依然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公司盈利能力受限,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55/13.72亿元(原值为22.23/24.68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26亿元,对应2025-2027年EPS为0.89/0.90/0.9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1/12.0/11.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公司主业电视剧制作、电视剧版权发行收入分别为11.94、3.79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61.55%、19.52%),剧集端从《周生如故》到《我是刑警》《承欢记》《锦绣安宁》再到《国色芳华》均已凸显其剧集能力,作为剧集内容头部企业,出品内容已具市场品牌效应,伴随用户新需求变化,公司积极布局短剧业务,围绕团队、IP、AI、国际等要素建立制作营销模式,复刻精品短剧方法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预计2027年将超1000亿,短剧行业也从野蛮生长到深耕精品,公司当下加码短剧也是较好的切入窗口。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5.86亿元(同比+231.96%),归母净利润0.921亿元(同比+206.9%),开年的较好业绩得益于电视剧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也为后续的业务发展奠定较好基础。
公司积极布局AI,借力AI赋能创作与营销,探索内容生产新范式,影视内容也是文化数字产品组成一部分,基于对未来数智化发展趋势公司在2024年初探算力业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算力规模2000P,2024年公司算力收入0.1795亿元,毛利率为25.93%,2025年1月将其作为独立业务单元长期运营,2025年3月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算力业务并发展智算服务,未来将根据算力市场需求和大视听行业需求,进一步扩充算力规模和算力服务能力。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2.83、26.07、30.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5.17、6.46亿元,EPS分别为0.21、0.27、0.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6、26.5、21.2倍,作为头部内容创作公司,全面拥抱AI等新技术,新质生产力赋能内容可期,短期看优质内容持续供给,中长期看文化强国与版权强国双推动下,公司“内容+科技”战略落地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双升,后续公司也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通过投资并购等资本手段围绕短剧、科技、国际三大方向布局,形成以内容为主体,产业与资本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进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名酒占比提升拉低利润率,2024Q4计提减值影响短期利润: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9.0%/0.5%,同比-1.7pct/-1.9pct。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2024年公司名酒销售占比提升,而利润率较高的定制酒占比有所下降。此外,计提减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净利率,在名酒价格整体走低的行业背景下,2024Q4公司计提3649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存货跌价损失。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5.38%,同比-1.05pct,主要因促销费推广费用减少,销售人员数量减少。
渠道端,电商增长较快,推动门店3.0计划:2024年,电商渠道/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地区实现收入29.0/20.9/13.7/10.25/9.13亿元,同比-9%/+73%/-1.9%/-24.6%/-25.9%。电商渠道实现较快增长,主要系春节旺季备货期间,电商各平台改变营销战略,加大促销力度,需求量增加。2024年内公司以3.0连锁门店作为战略核心支点,全力构建“名酒+高档餐饮+文娱生态”的创新商业模式,成功开发127家华致酒行3.0门店。相信2025年新的门店模式有望改善公司品牌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白酒行业整体消费需求呈现弱复苏,以及公司推动包括3.0门店计划等一系列调整措施,我们将公司2025~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从3.5/4.0亿元,下调至1.0/1.5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1.9亿元,同比+120/+52%/+28%,对应4月30日P/E为74/49/38倍。考虑到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一系列减值计提,2025年新门店计划有望改善经营,仍维持“买入”评级。
代销理财收入同比高增长。拆分营收结构,招商银行2025Q1实现净利息收入529.96亿元,同比增长1.92%,延续2024Q4的增长态势。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96.96亿元,同比下降2.51%,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0.45%,在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拉动下,代销理财收入同比增长39.47%,代理保险收入则受到保险销量下降的影响继续同比下滑;其他净收入110.59亿元,同比下降22.19%,主要是受市场利率上升影响,债券和基金投资的公允价值下降。
公司有序推进“抽蓄+新能源”。抽蓄方面,公司抽蓄管理中心、浙江天台电力生产筹建处成立,湖南攸县项目完成股改并开工建设;甘肃张掖项目取水获得行政许可,甘肃甘州1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公司首个“抽蓄+新能源”基地建设提速;全面受托运维长龙山抽蓄电站,管理运营抽蓄装机容量达210万千瓦。新能源方面,公司累计接管运维金下新能源基地25个场站、总装机容量超300万千瓦,云南侧首批23个光伏项目全部投产;公司开展金下新能源接入及输电方案研究,溪洛渡右岸电站开关站改造工作取得突破。
竞争加剧+减值扰动超预期,25Q1盈利能力承压。25Q1毛利率14.63%,同比-1.8pct,预计主因25Q1原料奶供大于求,公司加大产品促销力度。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15/+0.07/-0.01/-0.41pct,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预计主因公司为开拓疆外市场,加大品牌建设费投力度。25Q1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占收入比重同比+1.14pct,预计主因公司喷粉减值等增加。25Q1公司营业外支出占收入比同比+14.4pct,预计主因公司加大淘牛力度,25Q1末公司牛只存栏5.63万头,较24年末减少0.85万头。综合看,25Q1归母净利率为-11.7%,同比-12.5pct,盈利能力承压。
业绩方面,公司收入与利润延续历史高位,经营稳健,主要受益于客流量持续恢复、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优化、餐饮品牌扩展延伸。分季度看,Q1~Q4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80/2.15/1.74/1.95亿元,同比-6.13%/+14.17%/-4.15%/+20.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62/0.39/0.32亿元,同比-15.80%/+25.70%/-2.85%/+41.79%;全年呈现“低开高走”态势,Q4营收及盈利同比高增,反映公司在淡旺季调节能力及客运业务放量效应持续释放。分业务看,索道缆车业务全年实现营收2.93亿元/同比-0.56%;酒店业务实现营收2.37亿元/同比+1.05%;客运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1.24%至1.59亿元,为各板块中增长最快,主要系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投入运营叠加停车位扩容显著提升游客接待效率所致;旅行社业务收入0.62亿元/同比-7.53%.
盈利能力方面,①毛利率方面,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0.21%/同比+0.59pct,主要得益于客运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52.37%,同比+3.82pct)以及索道业务保持高毛利水平(85.98%,同比+0.02pct),尽管酒店业务毛利率同比-2.37pct至14.09%,但整体结构优化对冲部分成本波动,支撑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②费率方面,24年公司三费率为17.88%/同比-0.30pct,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23%/12.77%/-0.12%,同比-0.13pct/-0.23pct/+0.06pct.③净利率方面,24年公司净利率为24.33%/同比+0.19pct,维持高位稳定。
佛教文化与核心资源禀赋稳定释放流量红利。公司核心资源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依托稀缺的佛教文化资源和宗教旅游属性,构建了以“索道+酒店+客运+旅行社”四位一体的景区服务体系,具备强自然流量粘性。近年来“寺庙游”热度提升叠加中青年客群持续下沉,公司核心景区在淡季依旧具备较强接待能力,全年客流保持稳中有增。2024年公司进一步丰富景区供给,强化内部交通接驳能力,提升服务承载力,为后续放量奠定基础。我们认为,2025年旅业加快复苏,寺庙游热度有望延续,九华山景区多元业态打造,消费者出游意愿提升,有望进一步提振景区吸引力&客流量。
区域旅游综合体建设提速,文旅消费场景持续拓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路径,公司持续推进“区域旅游综合体”战略。2024年,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转固投入使用,优化高峰期间换乘效率,有效释放客运需求。狮子峰索道、百岁宫缆车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有望完善南北两线旅游动线。消费端,公司打造“新徽菜·九华素食”品牌,健康素食餐厅、昭明九华府项目逐步落地,叠加“池州礼物”品牌矩阵构建,带动本地文创、农特产品消费转化,形成从“景区观光”向“旅居体验”的消费升级路径。
政策支持旅游提振,叠加数智能力提升运营效率。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既涵盖了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主要行业领域,从供给端到消费端全方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与升级。公司加快会员系统建设、智慧停车场及数字化营运系统建设,提升用户体验和后台管理效率。针对省内、江浙沪周边以及中远程客源地市场,深化目的地旅行商业务合作,积极参加全域旅游推介活动,全力拓宽业务渠道。政策红利的释放利好旅游企业业绩和市值提振,公司积极策划宣传活动提升景区吸引力,公司有望乘政策东风,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业绩短期承压,加速集约化生产,盈利能力回升可期。2024年受医改深化、DRG/DIP支付改革全面落地影响,院端检测服务价格有所下降,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增长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0亿元(yoy-15.81%),其中医学诊断服务收入66.27亿元(yoy-14.23%),我们认为检测服务价格下调短期会给第三方检验服务行业增长带来压力,长期来看会提升医院检验外包率,具备规模化采购、生产能力等成本控制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从利润端来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1亿元,出现亏损的原因包括:①收入下滑,固定成本摊销比例扩大,叠加行业竞争加剧,销售毛利率下滑2.71pp至32.81%;②由于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信用减值增大,2024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6.19亿元;③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损失达1.44亿元。为应对压力,公司加大运营优化力度,推进集约化采购及生产,试剂成本同比下降15.54%,实验室人效提升21%,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精细化管理落地,规模效益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回升可期。
加码AI,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深化数智化转型。在检测服务价格下行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加码AI布局,推动数智化转型步伐,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推出医检大模型“域见医言”及其配套的智能体应用—小域医,赋能智能诊断与报告质控,提供包含项目咨询、报告解读、项目推荐等内容的一站式检验服务,注册医生超8.9万人,打造医检行业大模型应用的示范性标杆。此外,公司与省市级政数局及相关单位联手,着手构建企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截止至2024年末,公司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项数据产品,并促成行业首笔医检数据交易,为医检数据价值转化探索新途径。我们认为公司在数据资产方面的探索,有望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为公司提供新的成长方向。
大输液、原料药利润维持稳定,仿制药业务稳步增长:1)大输液:24年全年大输液板块实现收入89.1亿元(-11.9%),25Q1收入在24Q1高基数下亦有所下滑,主要因为部分密闭式输液区域集采带来的价格影响。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动化产线运用效率及集采降低销售费用,同时肠外营养三室袋和粉液双室袋新品25年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预计25年全年大输液利润维持稳定;2)原料药/中间体:24年全年原料药及中间体收入58.6亿元(+21%),25Q1原料药及中间体收入与利润均有所波动(同期川宁营收/归母分别同比-15/-18%)。年内抗生素品种价格虽然略有回落,但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同时合成生物学5个品种商业化放量提供弹性,预计25年全年原料药/中间体板块利润维持稳定;3)仿制药/制剂:存量品种应采尽采,在研新品更能通过集采实现“光脚”放量,预计25年全年维持正增长。
创新管线持续兑现,商业化加速+国际化持续推进助力公司转型:我们看好创新药业务25年持续贡献可观收入,同时通过与默沙东合作,持续开拓全球化商业价值:1)商业化:芦康沙妥珠(TROP2ADC)2L+TNBC与3L EGFRm NSCLC中国顺利获批上市,2L EGFRm NSCLC已申报,预计25年年内获批,全年销售目标8-10亿;博度曲妥珠(HER2ADC)、塔戈利单抗(PD-L1单抗)、西妥昔类似物(EGFR单抗)陆续获批,创新药产品上市有望快速推动公司转型。2)国际化:芦康沙妥珠已开展13个MRCT临床,未来有望进一步开展海外注册临床,继续触发里程碑付款,同时公司潜在临床前品种对外授权或带来收入。
公司2025年一季度利润表现亮眼。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9亿元,同比下降5.24%,营收同比小幅下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83.70万元,同比增长390.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00.9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2025年一季度利润端表现亮眼,主要是因为毛利率同比提高。公司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89.38%,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公司20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85.48%,同比小幅提高0.7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6.69%、27.30%、32.10%,同比分别变化2.38个百分点、-5.05个百分点、3.44个百分点。
公司拥抱AI赋能数字成本业务,数字成本业务取得积极突破。2024年,公司数字成本业务持续从单岗位工具向成本全过程应用场景升级。传统造价工具续费率、应用率保持稳定,成本测算产品深耕大客户、应用率不断提升。客户业务转型对数据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指标网、采购建议价等数据类产品快速增长,受客户对招投标环节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以及政策推动的影响,清标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指标网单项级指标覆盖率由53.78%提升到了79.25%,100%覆盖居住、办公、厂房等主流房建业态,应用率、客户满意度及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清标产品规模化交付并成功应用,并通过AI加持,标书识别、检查能力显著提高,产品价值彰显,收入高速增长;成本测算产品价值升级,发布“AI智能”功能,将准确率提升至约70%,从而将原本需要2天的工作量缩短至1小时,大客户应用率不断提升。2024年,公司数字成本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86亿元,同比减少3.55%,签署云合同34.24亿元,同比减少3.93
公司数字施工业务转型效果显现,数维设计业务完成价值标杆打造。2024年,公司主动调整数字施工业务经营思路,从追求经营规模转向对利润和现金流的管理。产品侧聚焦施工过程中材料、人员、机械等关键生产要素和核心业务管理场景,提供项目级标准化产品,降低低毛利率产品的比重;营销侧聚焦核心区域和重点客户,加强对大客户单品渗透和根据地的建设,实现企业级产品重点客户突破。公司施工业务的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在数维设计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数维房建产品完成多个价值标杆打造,设计算量一体化价值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得到验证,瞄准细分市场客户需求,不断拓展可支撑业态,设计经济性控制的独特优势显现。数维道路设计方案能力全面覆盖路桥隧专业,应用项目数量增长至1440家;数维道路AI选线功能,让方案设计效率提升50%,应用企业数量同比提升240%;数维道路已完成多家设计院标杆建设的打造,标志着数维道路施工图已可用于标杆客户项目生产。公司数字施工业务和数维设计业务未来发展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我们调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亿元(前值为7.26亿元)、6.30亿元(前值为9.25亿元)、7.65亿元(新增),EPS分别为0.30元、0.38元和0.46元,对应4月30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49.4、38.7、31.8倍。当前,公司数字成本业务基本盘稳固,公司拥抱AI赋能数字成本业务,数字成本业务取得积极突破。公司数字施工业务转型效果显现,数维设计业务完成价值标杆打造,未来发展可期。我们认为,公司布局AI,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润端表现亮眼。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对公司的“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数字新成本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公司2022年3月正式推出数字新成本解决方案,从面向造价领域的岗位端产品和工具,转型升级为面向项目成本管控领域的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如果数字新成本产品的用户接受度不及预期,则公司的数字新成本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2)数字施工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公司的BIM产品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BIM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性,公司数字施工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3)AI赋能业务的成效不达预期。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布了建筑行业AI大模型AecGPT,打造了基建算量、物资管理、工程建设清评标等多个场景的AI应用。但如果大模型在数字建筑场景的推广进度不达预期,则公司AI赋能业务的成效将存在不达预期的风险。
明星车手跨界参与赛车比赛并活动荣誉,为公司拓展赛车运动受众群体、提升赛事商业价值创造了优质传播契机。2025年3月29日,国内知名明星王一博参与公司旗下“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王一博与队友方骏宇在宁波的赛季前热身赛搭档夺得GT中国杯热身赛亚军。2025年4月26日在2025China GT第一站上海站第一回合正赛,王一博和队友潘君临一起获得GT3AM组冠军。明星效应跨界参与赛车比赛,带动国内赛车运动关注度提升。
体育场馆经营业务持续推进,助力公司在赛车赛事领域品牌力提升。2025年1月,公司旗下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F2级赛车文旅综合体,持续构建“国际赛事+智能科技+大众消费”的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区域文体旅产业融合度及品牌影响力。2025年2月底,海南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核心工程——国际二级标准赛道及赛事综合楼正式开工,预计2026年投运,海南国际赛车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一季报高增,加强自主测试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2亿元(110.88%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16亿(131.65%YoY)。其中,信号链芯片产品实现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64.86%;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16.53%。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6.43%(-1.2pctYoY)和3.69%(28.27pctYoY)。费用端: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76%(-4.81pctYoY)、6.42%(-6.70pctYoY)、-0.35%(3.16pctYoY)和30.41%(-32.30pctYoY)。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长期聚焦高性能、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产品研发策略并持续投入资源,在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并以此开发了涵盖信号链、电源管理的多品类模拟芯片和数模混合芯片产品,持续推出在成本、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自建的车规级芯片测试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测试中心除完成了ISO9001的质量体系等第三方认证外,通过了IATF16949质量体系的符合性认证,公司自主测试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为客户与市场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性能的车规级芯片产品。
技术优势延伸,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产品品类与型号持续丰富,为公司在汽车、新能源及光模块、服务器等市场的持续突破和增长提供了坚实助力。电源管理芯片:丰富产品矩阵,并推进高边开关、驱动、DC/DC等新产品在泛工业、汽车和服务器等市场的应用及业务增长。数模混合芯片:推出高可靠性长距离车载无损音频总线芯片-ASN汽车传感器网络收发器,已成为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力的音频传输方案,有利于实现可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及消费类电池的BMS控制板。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采用全国产方案有利于降低风险,确保产业链的自主可持续发展。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长期聚焦高性能、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产品研发策略,在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并以此开发了涵盖信号链、电源管理的多品类模拟芯片和数模混合芯片产品,将持续受益于半导体国产化。
24年受运营商开支资本下滑影响仍亏损,但亏损收窄、经营现金流转正公司公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91亿元,同比减少17%,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减亏0.7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减亏1.39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7.03亿元,首次实现转正,公司运营质量持续改善。亏损主要原因是运营商基站资本开支明显下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公司收入规模同比下降,同时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水平,导致2024年处于亏损状态。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8.15亿元,同比减少16%,归母净利润-1.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59亿元基本持平。
事件:公司发布24&25Q1业绩。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7.98亿元(同比+34.4%),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108.3%);单24Q4收入4.82亿元(同比+37.2%),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304.4%);25Q1实现收入4.85亿元(同比+26.6%),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28.0%),收入&利润保持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受关税影响,美国客户下单或受到一定干扰,收入&利润或短期波动,伴随关税政策趋于积极变化、且公司柬埔寨产能25年4月末投产、逐步开始出货,公司经营波动有望逐渐弱化。
行业地位领先,客户结构优质,成长性充足。公司宠物垫产品24年实现收入15.77亿元(同比+35.7%),毛利率18.7%(同比+3.0pct),最新产能为年产46亿片、稳步扩张,并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同类产品出口总额30%+、行业地位凸显。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与亚马逊、PetSmart、沃尔玛长期合作稳定,Costco客户拓展顺利,日韩Coupang、JAPELL、ITO、永旺等客户增长较好,且我们预计公司在部分重点客户中的供应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向外加快全球化布局,向内积极分红回购彰显信心。公司在柬埔寨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柬埔寨产能25年4月末投产,我们预计可对美国订单形成一定比例支撑。展望后续,我们预计25Q2公司收入、利润可能出现小幅波动;考虑美国本土规模化产能少、供应成本高昂,伴随关税政策趋于积极变化、公司与客户商谈措施逐步落地、柬埔寨产能逐步爬坡,25H2对美出口业务有望逐步改善。此外,公司24年累计实施三次现金分红,总额1.65亿,分红率高达76.7%;并于25年初启动股份回购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24年:产品拆分看,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速冻米面收入分别同比+11.4%/+10.8%/-3.1%,米面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表现较弱。拆分量价看,速冻调制销量/吨价分别同比+13.5%/-1.8%,整体表现稳健,锁鲜装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火山石烤肠、鱼籽福袋等亦实现较好表现;速冻菜肴销量/吨价分别同比+24.9%/-11.3%,量增价减,其中小酥肉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区域看,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南/西北/境外收入分别同比+6.4%/+5.4%/+7.4%/+9.1%/+7.0%/+14.4%/+13.5%/+30.8%,华东核心市场表现稳健,西南、西北快速开拓,境外高增主因控股子公司境外业务增量所致。
聚焦核心品类,结构调整提升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继续深化核心品类战略布局,核心品类增长显著,助力公司营收稳定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3亿元(yoy+4.53%),分业务来看,康复辅具类产品实现收入11.04亿元(yoy+42.77%),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毛利率为61.15%(yoy+13.18pp),我们认为主要是助听器、矫姿带等高毛利产品销售增多所致;医疗护理类产品实现收入8.01亿元(yoy+8.22%),毛利率为54.01%(yoy+4.29pp),我们认为主要是敷贴/辅料类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健康监测收入4.89亿元(yoy-16.7%),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去年呼吸道感染检测试剂盒高基数影响,受代理业务终止影响,呼吸支持业务收入下滑41.35%达2.67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得益于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公司2024年销售毛利率提升8.58pp为51.86%,销售净利率为10.47%(yoy+1.61pp),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从费用率来看,销售费用率提升6.67pp达32.63%,主要是健耳扩店、兴趣电商渠道建设导致投入增大,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分别为4.07%(yoy+0.18pp)、3.23%(yoy-0.78pp)。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品牌力增强,核心品类收入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完善中高端产品矩阵,多渠道布局,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2024年公司推出百余款新品,包括血糖尿酸双测条、直流压缩雾化器、纯净睡眠呼吸机、双水平呼吸机、呼吸机物联网云平台、远程医疗蓝牙传输血压计、CGM等,中高端产品矩阵得以完善。从渠道来看,公司渠道网络纵深布局,2024年线%),其中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渠道增速显著,天猫、京东稳定增长,未来随着市场响应效率与费用转化率不断提升,线上渠道竞争优势有望加强,线%);分区域来看,公司2024年境外业务实现收入5915万元(yoy+18.61%),我们认为公司海外业务尚处于开拓初期,随着公司加速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开拓,叠加本地化产品注册与渠道建设持续推动,公司海外业务蓄势待发,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业绩表现持续向好,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1)收入端:25Q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主要因为微棱镜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提升、非手机盖板快速增长等。2)利润端: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一方面因为微棱镜项目放量后规模化效应显露,带动该业务板块毛利率提升;另一方面则因为公司持续提升内部经营效率,对成本和费用进行合理、有效管控。公司毛利率约为28.0%,同比提升4pp;净利率约15.1%,同比提升1.3pp。3)费用端:公司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其中销售费用率约为1.05%,同比下降0.16pp;管理费用率约为5.01%,同比下降0.44pp;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约为6.51,同比提升0.25pp。
潜心布局十余年,AR光波导量产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端侧AI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丰富AI+AR眼镜的应用场景,功能的多元化有望带动行业提速发展。2024年以来,AI+AR眼镜新品迭代速度加快,行业多家头部品牌发力布局AR产品,未来两年内有望陆续推出。公司在AR领域潜心研发十余年,在衍射/反射光波导、BB等方案上均有布局,公司把光波导作为一号工程,与头部厂商深度合作。随着整个产业链发展进入提速阶段,公司光波导、光机产品的导入和量产或有突破性进展。
公司公告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20.98%;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减少45.46%。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26.72%。公司发布利润分配预案:以542,941,768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公司2025年一季度利润表现良好。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20.98%,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开展技术产品创新,巩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产品发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不断加强区域战略协同,积极拓展新客户;不断加强员工团队建设,保障公司稳定发展。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减少45.46%。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26.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78万元,同比大幅减亏;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1.38%。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润端表现良好,主要是期间费用率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公司20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05.42%,同比下降6.12个百分点。
公司EDA市占率居国内首位,持续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公司通过十余年发展再创新,凭借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存储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等领域的优势,不断获得市场突破,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近700家国内外客户。根据公司年报,2024年,公司市场份额稳居本土EDA企业首位。为确保自身的竞争力,公司保持了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86,812.0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1.02%。公司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持续创新机制,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发现等。在保持现
公司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作为国内EDA行业的领先企业,华大九天致力于面向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一站式EDA工具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EDA工具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已广泛获得客户认可,与国内外主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晶圆制造企业、封装企业、平板厂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目前,凭借为各类客户提供多类型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公司目前拥有全球客户近700家,已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口碑和信誉,这为公司开拓新市场、达成新合作建立了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EDA企业。公司现拥有“EDA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2年8月,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根据公司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期,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41元(前值为0.60元)、0.57元(前值为0.76元)、0.81元(新增),对应4月30日收盘价的市盈率分别为291.1X、209.1X和147.5X。公司作为国内EDA行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正在加大在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模拟、数字电路等一些重点技术节点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存储、汽车电子设计工具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后续随着国内芯片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包括公司在内的工具企业都有希望受益。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国内EDA赛道的市场地位和成长潜力,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2025Q1归母净利4.45亿元,季末资产负债率同比降4.78个百分点公司公布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1030.6亿元,同比下降27.3%,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Q1实现收入244.2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9.25%,较2024年末回升0.2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78个百分点。公司于2023年底转让白羽肉禽业务和食品深加工业务控股权,自2024年开始全面聚焦饲料、猪产业两大核心主业的运营。
长80.8%。2025年公司对生猪出栏量未设定刚性目标,计划增加100-200万头至1700万头以上出栏,2025Q1公司生猪出栏量418.9万头,同比下降8.1%。2024年,公司生猪产业亏损2.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51亿,亏损集中在2024Q1,主要是主动做了部分北方场线亿元,之后三个季度猪产业保持连续盈利。2024Q1公司对生猪产业的举措为2024年冬季到2025春季疫情高发期的防控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发病率较同期降低70%以上,成本也未出现反弹,2025Q1公司运营场线月成本有望进一步降至13元/公斤,2025Q1公司猪产业利润2500万元,同比大幅扭亏18.1亿元。
2025年饲料外销量挑战2400万吨,Q1外销量同比增长14%2024年,公司饲料外销量2121万吨,同比微升0.4%,其中,禽料、猪料、水产料销量分别为1496万吨、422万吨、169万吨,禽料销量同比增长16.2%,猪料销量同比下降28.8%。2024年公司饲料业务利润9.7亿,同比下降4.8亿,主要是上半年消化高价原料,以及公司前期从资金安全角度考虑,主动降低有风险的信用销售业务,从24Q2开始,公司根据外部行情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后面三个季度连续月销量均
2025年,公司将稳步发展饲料业务。国内饲料计划挑战外销量1800万吨,吨完全费用下降15元。具体做法:1)是以客户为中心,紧盯综合成本,走向规模效率型。管理上落实总经理负责制,激活经营单元;重塑产品体系,成立饲料产品部,配方师和营养师职能分离,相互监督、灵活协调稳定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给6个大区充分授权,激活一线团队活力;提质降本,更多在原料端,针对不同的大小料采取不同优化措施;2)推动实现单厂满负荷,降低完全费用;3)调结构,从在原有市场上量转变为去找市场、找销量。禽料是拉规模;猪料是恢复性增长;把水产料提升到整个饲料BU战略高度,加大这个水产料量提升;其他反刍料小料种抓市场机会。海外饲料计划挑战外销量600万吨,吨完全费用方面下降20元。具体做法:1)全力满产、扩产、再满产,实现销量突破;2)细分料种,重点抓水产料,水产料里重点抓虾料的突破;3)持续夯实产品力。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700万头、1751万头、180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9%、3.0%、3.0%;饲料外销量分别为2333万吨、2520万吨、26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8%、5%;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48.44亿元、1099.15亿元、115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8%、4.8%;归母净利分别为11.51亿元、10.9亿元、2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5.3%、91.5%。公司作为我国第三大生猪养殖企业,成本逐步回落,盈利能力逐步改善,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不变。
事件: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根据公告,全年公司实现营收924.71亿元,同比-22.08%;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98.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分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收207.01亿元,同比-38.36%,环比-15.57%;实现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09亿元,同比均由盈转亏;25Q1公司实现营收138.43亿元,同比-40.03%,环比-33.13%,实现归母净利润-13.90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66亿元,同比均由盈转亏。公司盈利承压主要系光伏行业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行业一体化各环节利润水平承压所致。
出货量保持行业第一,Q2出货有望环比提升。2024全年共实现全球组件出货92.87GW,同比+18.28%,其中N型出货81.29GW,占比约88%,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公司组件出货量第六次排名行业第一。2025Q1,公司实现总出货量为19.13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7.50G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63G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2.68%。根据公司公告,在平衡出货规模与盈利的前提下,公司第二季度预计组件出货量为20~25GW。
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全球化布局逐渐完善。截至2024年底,公司黄金片区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超26.7%,实验室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为当前的主流电池技术与下一代技术融合打开空间。运用基于TOPCon的HOT4.0技术平台,公司推出第三代TigerNeo光伏组件,主流版型功率提升至650W以上,最高功率可达670W,组件转化效率高达24.8%,双面率达85%,进一步巩固TOPCon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海外渠道与产能布局完善,24年海外出货占比57.8%,销售额占比68.6%,24年公司在沙特与合作方签署协议,在沙特建设10GW电池组件本土产能,预计26年下半年投产,同时公司美国工厂完成升级改造,具备2GW产能,在关税趋严的背景下有望受益于北美市场高盈利。
行业地位出众,液冷服务器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根据4月16日公司微信公众号消息,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4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销售额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0%,出货量23.8万台,同比增长47.7%。其中,元脑液冷服务器销售额8.4亿美元,市场份额35.5%;出货量8.2万台,市场份额34.2%。2024全年,元脑液冷服务器以超三成的市占率稳居中国第一。
24FY高价位产品销售持续承压,以大本营市场建设为应对抓手。24FY公司酒类收入14.1亿,同比-49.8%;24Q3、Q4收入同比降幅基本一致。1)分产品看:①内参系列24FY收入2.4亿元,同比下滑67.1%,量、价同比-56.1%/-25.0%,千元价位份额挤压明显,伴随动销去库货折投入加大,吨价也有回落。②酒鬼系列24FY收入8.3亿元,同比下滑-49.3%,量、价同比-46.2%/-5.8%,次高端消费需求仍然疲弱,酒鬼系列渠道投入主要聚焦红坛,非核心SKU有一定优化。③湘泉及其他系列24FY收入合计3.4亿元,同比下滑24.9%,大众价位公司产品性价比较好,动销表现稳健,收入下滑主因内品适当去库。2)分地区看:24FY公司省内、省外营收分别为6.4、7.8亿,同比下降45.9%、52.5%,省内大本营重点聚焦建设长沙、湘西、岳阳、永州4个市场,打造以红坛18、紫坛、黄坛12、内品为主的产品矩阵,并单独设置专职团队负责产品分销、动销、维护等工作,省外另选有11个样板市场进行重点建设。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由2023年末的1774名下降至1326名,降幅25%,旨在加强管控、聚焦优化。
24FY产品结构下移,促销投放力度加大。1)收现端:2024年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2.5亿,同比回落0.4亿元,年度收现比为1.03,收现与收入基本匹配。2)利润端:24FY销售净利率同比-18.5pct至0.9%,主系毛销差恶化。①24FY毛利率同比-7.0pct至71.4%,主系公司对产品结构下移、固定成本的负规模效应以及吨价下调导致,其中内参吨价/吨成本分别同比-25.0%/-6.6%,酒鬼吨价/吨成本分别同比-5.8%/+6.2%。②24FY销售费率同比+10.7pct至42.9%,主因公司费用端围绕消费者动销持续加强培育投入(全年酒鬼酒消费者开瓶扫码量达430万瓶,同比增长95%),但收入端受制于渠道打款偏紧;24FY管理费用(含研发)同比+2.4%,费率同比+6.7pct至13.1%,主因职工薪酬支出刚性。
25Q1营收下行探底,毛销差同比趋稳。1)收入端:25Q1营收同比-30.3%,基本回落至2020~2019年水平,全年收入或与当年规模(本轮渠道扩张前)进行对标。2)利润端:25Q1销售净利率下滑-5.6pct至9.2%,主系利息收入回落,其次管理费用金额刚性。①25Q1毛利率同比-0.4pct,销售费率同比-6.2pct,经过24FY集中动销去库,2025年公司费用控制及费效管理有所强化。②管理费用(含研发)同比-5.0%,费率同比+3.0pct。③25Q1利息收入回落0.42亿元,还原这一影响,公司归母净利同比下滑约13.8%。
25年以“高质量销售”为核心,升级产品矩阵,强化渠道动能。2025年公司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规划强化团队作风建设,坚定落实各方面工作任务。产品布局方面,规划梳理产品价值链,升级产品矩阵,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即2个战略单品(内参、红坛)、2个重点单品(妙品、透明装)、2个馥郁香基础单品(内品、湘泉),对重点产品实行配额制管理,并精简50%SKU。区域建设方面,公司将省内市场进行网格化分区管理,地毯式摸排宴席、团购资源,决心深耕湖南大本营市场;省外则聚焦打造首批样板市场,旨在培育重点地市规模过亿进而以点带面。渠道管理方面,对客户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严格准入,建设有效核心终端24000家,并成立大企业业务发展部拓展团购业务。
菜肴增速亮眼,直营表现好于经销。1)分产品来看,2024年主食类实现营收9.14亿元(-6.88%),由于餐饮消费疲软,大单品油条和蒸煎饺收入下降所致。小食类实现收入4.39亿26.54元(-13.79%),主要为芝麻球、春卷的收入下滑。烘焙甜品类实现收入3.65亿元(持平),9,926调理菜肴类及其他实现收入1.42亿元(+273.39%),主要受益于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对标9,840/0准化食材的需求增长。2)分渠道看,1>
@HASHK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