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体育,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博鱼体育最新网址,博鱼官网,博鱼app
将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纳入全市和各区、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及相关重点规划。编制市级能源平衡表或简易能源平衡表,开展全市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统计核算,探索开展区、县(市)碳排放统计核算,推动萧山区碳排放快速核算体系试点建设。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开展化工、建材、纺织化纤等重点行业和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推进“6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站点+1个碳汇站点”碳监测网络建设。
迭代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3.0版,推进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双控综合评价、项目碳排放评价、碳排放行业和重点企业管控、碳金融、碳普惠等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研发“AI+”电能碳增值数智应用,完善“1+N”“双碳”智治架构体系。开展企业碳账户应用建设,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能效管理、节能诊断等环节,构建能耗和碳排放监测预警考核闭环机制。
依托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探索实施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重点碳排放单位预算管理,建立市县两级重点企业碳排放管控名单,继续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用能企业能效诊断,到2025年,累计完成500家企业能效诊断,实现节能量50万吨标准煤以上,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数据中心和规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主动参与浙江省碳普惠减排机制市场建设,积极鼓励相关主体开发碳普惠方法学,推动重点排放企业有序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建设绿色出行碳普惠示范推广项目。
落实《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24年本)》,加快构建“五大产业生态圈”+“五大未来产业”+“五大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2025年,绿色能源产业工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深入实施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准引领行动,全面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循环经济、节能降碳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2025年,帮扶提升高耗低效企业200家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园区)创建国家和省级零碳园区。
大力推进“光伏+”多元融合场景,科学布局建设抽水蓄能项目,支持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制储输用”发展,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120万千瓦、储能25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扣除原料用能和能耗单列项目用能)在24%左右;到2030年底,全市光伏、储能装机分别达到800万千瓦、15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力争达到380万千瓦。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前提下,推动建材、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减煤,合理控制供热用煤,落实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煤炭减量替代方案,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和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不再新建自备燃煤机组和自备燃煤锅炉。到2025年底,全部淘汰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
完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落实新建建筑绿色低碳要求,到2025年底,实现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100%,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65%。落实公共建筑技术改造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推动存量公共建筑以围护结构、用能设备等为重点的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工具新能源化,到2025年底,全市公交车新能源化占比达到90%以上(应急保障车及特殊需求除外),出租车(含网约车)新能源化占比达到95%以上(应急保障车及特殊需求除外)。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标准老旧柴油货车。推广应用城市重卡、砼运输车等新能源化转型。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探索低碳(零碳)高速建设模式,推动低碳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新改扩建码头(油气化工码头除外)100%配备岸电。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深入推进“公转水”“公转铁”,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不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多元化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保持在70%以上。
@HASHKFK